2007年,关于空调内外机连接管材料“铜管好,还是铜铝管好”的争议由“暗斗”发展成“明争”。之所以称为“暗斗”是指“铜铝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但始终没有成为关注焦点,其主要原因是铜、铝原材料价格。之所以称为“明争”是指近几年,即2004年以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铜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004年在2万元/吨至3万元/吨之间,2005年3万元/吨至4万元/吨之间,而在2006年初已超过4.5万元/吨,年中最高超过8.5万元/吨,现维持在6万元/吨左右。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始关注采用“铜铝管”代替铜管。从而引发了“铜铝之争”,铜铝管是“黑心管”还是新技术,企业、专家说法不一。 实际上,“铜铝管”不仅应用于空调的连接配管,也应用于冰箱、空调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俗称“两器”)。 “铜铝管”的制造方法可分为焊接和非焊接方法,其中焊接方法有摩擦焊、储能焊、闪光焊、电阻焊、钎焊及超声波焊接等,非焊接方法有洛克环、丝扣及胶粘扎压等。本文以“铜铝管”焊接技术为主介绍“铜铝管”技术研发历程,力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铜铝管”技术。国外情况 1957年,前苏联出现了铜铝管闪光对焊技术,研制出MCKH-150型铜铝闪光焊机,能焊接直径为10mm-30mm的铜铝管 [1] 1972年,前苏联出现了铜铝管冷压焊技术
[2] 1977年,美国出现铜铝管的超声波高温焊接技术,采用“铜包铝”的接头形式,即将铜管端部扩口,焊接时将铝管插入,焊接规格为铜管直径5.75mm、7.4mm,铝管直径6mm、8mm
[3] 1985年,前苏联又出现了铜铝管磁脉冲焊接技术
[4] 1988年,日本出现了铜铝管的高频加热压焊技术,焊接规格为铜管直径8mm、壁厚1mm,铝管直径8mm、壁厚1.2mm
[5] 1998年,日本出现了“铝包铜”的接头形式,即将铜管端部缩口,焊接时将其插入铝管,焊接规格为铜管直径8mm、壁厚0.6mm,铝管直径8.2mm、壁厚0.6mm
[6] 此外1975年,日本开始了空调换热器铜管薄壁化研究,壁厚由1.0mm、0.8mm减少到0.41mm,甚至0.35mm
[7] 资料[7]还提到美国曾用过直径8mm、壁厚0.3的铜管制造空调换热器。国内情况基本均采用“铝包铜”的接头形式。1984年,电冰箱用铜铝连接管的爆炸焊技术通过省级部门鉴定
[8] 1985年,东莞矿冶研究院的陈勇富等发表了电冰箱用铜铝连接管的爆炸焊的论文,焊接规格为铜管直径8mm、壁厚1mm,铝管直径8mm、壁厚1.5mm [9] 1987年,成都电焊机研究所的谢坚等发表了铜铝管的摩擦焊研究论文,铜铝管规格均为直径8mm、壁厚1.5mm[10]。1988年,北京航运综合技术开发公司的张德焱高级工程师等研制成功Yu-0288铝—铜管半自动特种闪光焊机,可年产铜铝管接头60万支,合格率达98%以上[11]。1989年,新乡电冰箱厂的郭顺祥也介绍了蒸发器用铜铝管接头闪光焊接技术,其焊机是意大利产T8/P型铜铝管焊机,焊机容量25kVA,铜铝管规格均为直径8mm、壁厚1mm [12]。1991年,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李培森等发表了冰箱用铜铝管接头的储能焊研究,研制成功PW-1型储能焊机,铜铝管规格均为直径8mm、壁厚1mm[13]。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朱燕萍等发表了电冰箱铜-铝管接头的直流闪光焊的研究论文,铜铝管规格均为直径8mm、壁厚0.8mm